便携显示器使用报告:丰满背后也有骨感
- +1 你赞过了
【天极网笔记本频道】便携显示器对大家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品类了,顾名思义,这是一类能够让用户随身携带的显示器。作为对比,我们日常见到与主机连接的被称为桌面显示器,这种显示器往往尺寸大、体积大、机身重,根本无法携带外出,而便携显示器就很好地满足了用户想要在不同场景使用屏幕的需求。
便携显示器种类繁多、定位也各有不同。有的支持十点触控,用户可以使用手写笔在上面进行各种艺术创作;有的自带电池并支持高刷,在没有供电的情况下也能让用户连上大屏痛快游戏……而我其实需要的并不多。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很清楚在外出时只使用笔记本的一块小屏幕是多么折磨。在轻薄本这个领域,14英寸是主流,当然也有采用16英寸大尺寸的轻薄本产品,例如LG gram,这款本也算是很有名了,但因为种种原因我并没有选择它。
从我的使用习惯来看,文字工作能够占工作的90%以上,娱乐方面的需求也基本仅限于看视频。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对便携显示器的需求仅限于一块屏幕最基本的“显示”功能。
前不久我出了趟差,也就带上了这款ARZOPA艾卓帕出品的便携显示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体验,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我对商用便携显示器这个品类的看法,这并非评测也并非完整使用体验,仅就我的使用场景进行分享。
这款15.6英寸的基础款便携显示器对于我14英寸的笔记本屏幕来说是完全够用的。这次出差我选择将它直接放进包里,带上皮质保护套的重量在1145g,也就是差不多两瓶水多一点的重量。
连接方面,一款便携显示器应该具备足够的接口来适应不同设备的扩展需求。全功能USB-C接口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便携显示器的适用场景。目前很多显示器支持一线连,也就是仅用一根USB-C线缆就实现画面传输与供电,这样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轻装简行并保持桌面整洁。
而对于我这款用了5年的老笔记本来说,仅有一个USB-C接口限制了它的扩展性。因此在使用这块便携显示器的时候,我不得不携带一条HDMI转接线和一条USB-C to USB-A的电源线。
驱动这块便携显示器所需要的功率很低,我用USB-A接口就直接可以维他供电,也就是在正面看上去,整体的效果还是很好的,但是背面看上去似乎就不那么美好了。
但是就使用体验会上来说,这块显示器还是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
在没有便携显示器之前,我只能盯着这块14英寸的电脑屏幕,在写稿子时一旦同时开启几个文档、网页,整个屏幕上面的内容就如同沙丁鱼罐头一般挤得喘不过气。
我很好地利用了Windows系统的分屏功能,试图将我正在写作的页面与作为参考资料的页面分配到合理的区域,但是为了保证我们同时多看到一点内容,窗口又不可能调的太小。于是我就不得不频繁在Win+Tab和Alt+Tab之间切换。
而外接了一块15.6英寸的显示器之后,我对屏幕的面积分配变得不再捉襟见肘。
被扼住的脖子得到解放,我似乎终于可以大口呼吸。
我几乎可以不使用快捷键在众多窗口之间来回跳跃,我只需要把它们平铺到桌面上,然后自由地选择我需要浏览的内容。
HDMI接口可以很好地将画面传输到这块屏幕上,而一旦我拥有了C口,我将抛开这繁杂的一切。
但是下次出差我还会带便携显示器出差吗?
可能不会了。
说到底,对于经常出差的我来说,携带一块便携显示器对我的加成仅限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力。
我并不是一个热衷游戏的用户,也没有将手机、掌机或者Switch等设备扩展至大屏上的需求。不过我相信扩展之后的游戏体验是要比用着只有几寸的屏幕来的痛快的。
我对生产工具的需求也不具备特殊性。当前的不少便携显示器可以支持十点触控,有的对压感触控笔兼容性也不错,有着更高的分辨率、更好的色域覆盖和色准,可以为诸如画师、剪辑修图师等用户提供更为优秀的生产力。
无非是加钱能解决的问题。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位故人。
2020年,坚果推出了Smartisan TNT go,这是一款没有算力的“类平板”设备,与手机连接之后可以共享手机算力,并且实际上相当于在大屏上使用手机的种种功能。
比起单纯的便携显示器,TNT go屏幕素质要更好一些(相较于我手上这款),同时支持触控。在同样没有算力的情况下,它与手机共享一个大脑,在系统上融合共生,让实际上是简化了移动办公解决方案。
当然即便在现在,当年的这个价格也要比便携显示器贵不少。有些设备的销声匿迹或许并非是由于它太落后,反而是由于它过于超前。手机处理器算力在两三年间有了质的飞跃,近场传输技术也有了突破。如果TNT go能够晚两年发布,或者是如果锤子科技能够健康成熟的运营到现在,在优秀的软件与交互体验加持下,TNT go的迭代版本应该会更加可用。
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
与之相比,似乎这种解决方式会比单纯带一个便携显示器更适合我。可惜换不得。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