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的现实扭曲力场 大话超极本的这些年
- +1 你赞过了
【天极网笔记本频道】【超极本之家专稿】
因为有了苹果这样的公司,其竞争对手在制定策略或是推出新产品时就要思考一个很残酷的问题:我们能不能也改变一次世界?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是科技界的传奇,无论是iPhone还是iPod,它们都是革命性的产品,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苹果的产品,科技媒体的眼光开始变得挑剔、甚至有些吹毛求疵。
超极本能否改变世界?这个问题对于英特尔而言同样残酷。虽然不是苹果绝对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但在后PC时代它同样面临极大的挑战。首先自身需要破冰移动市场,其次还要帮助“小伙伴儿们”站稳脚。在苹果的“威逼”下,2008年的英特尔让自家的Core Dou处理器的体积缩减60%,之后才有了牛皮纸袋和Macbook Air的故事。之后三年,苹果和安卓强势崛起,这让Wintel体系面临崩盘的危险。英特尔开始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幕后走向台前。在2011年的台北电脑上,其执行副总裁Sean Maloney首次抛出Ultrabook这一概念,其愿景是:
通过加速推出新型移动电脑,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这些电脑将同时具备当今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和功能,以及平板电脑的特点。它们将提供快速的响应能力和较高的安全体验,但设计更为轻薄和精致。正如传统的个人计算机在过去40年里一直受到摩尔定律和制程技术发展的影响一样,Ultrabook的发展步伐也同样遵循摩尔定律,并由制程技术的进步所驱动。 |
*注:Ultrabook中文名为超极本。
能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这听起来有些“改变世界”的感觉。不过首批产品为了满足厚度<20mm的标准,OEM厂商在设计上不惜成本。华硕的UX、东芝的Z830、联想的U300s价格都在万元以上。当时Win 8并没有发布,所以结合平板电脑特点更是无从谈起。英特尔的高管们无论走到哪都会强调一件事:你们等着吧,Win 8的发布会让超极本更超级!创新才刚刚开始。
和传统处理器不同,Ultrabook采用超低电压处理器,不过这一系列处理器并不是和Ultrabook的概念一同诞生的。例如2009年的Core 2 Duo SU9600和Core 2 Solo SU3500就是两款非常经典的低电压产品。戴尔的Adamo XPS采用了双核的SU9600,即使用现在的眼光来评判,Adamo XPS纤薄的设计也堪称笔记本中的艺术品。2011年是超极本产品的元年,纤薄的设计最能概括那个时代Ultrabook的特点。当然,除了纤薄的设计外,Intel Rapid Start(快速唤醒技术)也是超极本强调的,总之就是告诉大家超极本很像平板。
受限于整体功耗限制,Sandy bridge平台的Ultrabook没能带来更大的惊喜。按照英特尔在2011年制定的三步走策略,第一代产品只是标志着战略正式启动,而Ivy Bridge的发布才是吹响进攻的号角。2012年04月24日,Ivy Bridge正式在国内发布,22纳米+3D晶体管技术让这一代平台在功耗控制上有了质的飞跃,改进的电源管理让其可在深度休眠状态完全关闭,而这正是Ultrabook最需要的。
因为新平台的发布,OEM厂商有了热情跟进。除了纤薄的设计外,英特尔根据自己芯片特点包装出了更多卖点,这些卖点至今仍是Ultrabook的核心诉求。例如超长续航、不妥协的性能、无线视频输出(WiDi)等。虽然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但这时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英特尔面前:OEM的货不好卖。
英特尔的现实扭曲力场靠的是市场力量,无数营销活动同步展开,国内一线城市的很多3C店面都开设了超极本体验店,帮助OEM伙伴摇旗呐喊。那个时候超极本给人的感觉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但价格似乎成为了阻碍,降价迫在眉睫。
低价超极本能带来极致的体验吗?相信这个问题在英特尔内部也会有人提及,不过在销售业绩面前,这样的质疑太过苍白。随着惠普3999元全民超极本风暴的掀起,海尔、神舟也都加入到低价超极本的阵营,联想U310/U410两款产品彻底将超极本拉下神坛。受限于成本限制,低价超极本大多采用混合硬盘,性能表现也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
对于厂商而言,单靠产品美好的愿景并不能吃饱饭,尤其是在PC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一些打着超极本“擦边球”的产品相继推出,英特尔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Ivy Bridge平台的超极本已是英特尔大战略的第二步,但离产品目标显然还有很大距离,融合平板的体验依旧遥远。2012年10月26日,微软新一代视窗系统Win 8正式发布,它被视为PC市场的救命稻草,也是超极本最需要的魂。虽然在很多场合,英特尔都在强调是自家硬件在引领行业发展,但软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Win 8最大的变革在于Metro UI的引入,它让超极本有了变身平板的机会。
PC/平板二合一,这是英特尔喊出的第二代口号。和强调纤薄设计的第一代产品不同,这一代超极本在形态上也有了很大变化,无论是插拔还是翻转,都有了那么一点平板电脑的感觉。最为重要的是,因为有了Win 8系统,PC厂商的设计激情被唤醒,超极本的外形不在千篇一律,例如华硕的双面TAICHI、联想的Yoga、戴尔的XPS 12等,它们实现平板模式的方法都不相同,各自特点鲜明。
主流价格会低于1000 美元,这是英特尔承诺的价格区间。但变形超极本的售价很难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低价的超极本仍是市场主流。虽然产品形态向着积极的方向演进,但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OEM厂商似乎不太“听话”。作为PC老大哥的联想抛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平板笔记本,这个名称比超极本更易让用户理解,而Ultrabook似乎有些被淡化。惠普相关高层也曾表示,英特尔有很强的市场推广力,要想拿到这些费用就必须要达到标准。但如果只是因为钱的原因才将产品归属到一个品类,那就印证了一句俗话:强扭的瓜不甜。
当然尴尬的不只是这一件事情,市场表现永远是硬道理。华硕的vivobook自从推出后市场反馈不错,它的最大特点便是在传统笔记本形态上加了触控屏,而且价格控制的不错。虽然无法肯定触控是不是用户想要的,但这一定是英特尔想要的,因为这让传统PC多了一个很大的卖点:可以自欺欺人的当平板用。当然,Win 8一定会进步,没人否认触控是一个机会,尤其在萧条的PC市场。虽然超极本的口号依然是PC/平板二合一,但触控逐渐成为了宣传的重点。英特尔也在市场端不遗余力的推广触控PC,甚至不在乎它是不是超极本,底线只是Intel inside。
时间过的飞快,在今年的台北电脑上,英特尔新一代平台Haswell正式发布,理论上到了Ultrabook战略的第三步。这一代平台完全瞄准移动产品市场,功耗大大降低。虽然目前产品还不多,但各大PC厂商蓄势待发。也许越是接近成功才越要低调和谨慎,目前英特尔对Haswell超极本的宣传并不猛烈,它在等一个合适的时间点。最后,让我们回到Ultrabook最初的愿景上:计算机在过去40年里一直受到摩尔定律和制程技术发展的影响,Ultrabook的发展步伐也同样遵循摩尔定律,并由制程技术的进步所驱动。是的,制程技术一定是英特尔最大的杀手锏,超极本也仅仅是个名字,我更愿意将其称为新时代的随身设备。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