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大事记:以芯为本和互联制胜的技术较量
- +1 你赞过了
29年的时间对于人类漫长的历史而言转瞬即逝,却让电脑从第一次走入个人用户进而发展为今日不可或缺的工具,并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回顾个人电脑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每一次产业革新的背后都有新技术的缩影。这些技术概念引领了产业的潮流,并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顺应趋势的产品无疑会得到产业和用户的认同,而背离趋势则意味着淘汰的命运。
早先技术的革新点多集中于电脑本身,尤其是关系到电脑性能的核心处理单元。因此这些技术或概念大都是以推动性能提升为目的,促使处理器、显卡这些数据处理单元长期把控着技术革新的领导地位,并成就了Intel、AMD、NVIDIA这样的产业巨头,甚至在发展过程中各家也在不断竞争着芯片级的工艺和技术。
但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竞争法则,人们发现互联网可以满足迅速膨胀的“沟通”需求。而在互联网平台上,个人电脑不再是单独运作的机器,它正在逐渐蜕变为用户终端的角色——人与互联网沟通的媒介。使用电脑也不再是单纯信息的处理和创造,网络让人们可以更简单的搜索、发布和分享信息,而不再依靠于外部存储介质。可见,对于电脑性能的依赖正在慢慢降低。
紧接着,这一趋势下蕴藏的庞大力量被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引爆,这种让人能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的东西彻底改变了个人电脑的地位——新的产业环境造就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新的产品形态,它们所提供的移动时间和空间大大超越没有任何移动特性的桌面电脑,甚至连笔记本电脑也相形自惭。人们搜索和分享信息开始更多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只有需要创造和处理信息时才会使用个人电脑,我们甚至开始听到越来越多“性能过剩”、“云计算将取代终端计算”的声音,言外之意,拥有高性能的个人电脑已经“过时”了。
可是,“性能”真的不再重要吗?
最新资讯
新品评测